2012年4月8日

在瑞虛克詩學瑜伽一之總總

有沒有必要到印度學瑜伽?應該是看人的性格。對我而言,在印度上課的日子就像去參加聯考戰鬥營。密集速成挑戰極限,對於自制力很低又有很多工作放不下的人,短暫離開是條出路。至於在哪上戰鬥營,因為不能出去玩,所以真的不太有差別。

唯一的差別是, 要在鋼筋水泥房練瑜伽,還是依山傍河地練瑜伽。千里迢迢買的大抵就是個異國情調和專心致志。(ps印度老師真的比較好嗎?之後再說)

(美麗的風景讓做瑜伽大加分)


到了Rishikeshi之後,我才感受到誤打誤撞的幸運,這裡真的是一個瑜伽城,瑜伽中心,靈修中心,按摩中心三步一家五步一個。其實你大可到當地再找瑜伽教室,當面有的時候還可以講價比價,我當時在台灣匯款,除了換歐元的匯差,還要多付一筆匯到印度的手續費,第一次嘛小心謹慎。

(新世紀的靈性追求熱從書店可見一斑)

一月去Rishikeshi是個好主意,因為聖誕假期剛過,歐美人都回去上班去了,每一間瑜伽教室都是空空如也,到了三四月是大高峰,繳一樣的學費但受到的照料是不同的。

我的唯二英國同學Nacho是個髮廊老闆,他本是西班牙人,到英國開店也學瑜伽。相當體貼與人為善,第一個星期我因為得跟人共用浴室,常常沒有熱水洗澡,加上體力不支又想家,心情很是低落。他偷偷塞了一些巧克力給我打氣,星期天也帶我去吃好料的。這是他第三次來Rishikeshi,我去哪完全仰仗他。

(Nacho同學放風時偷偷抽煙)


我另一個同學叫Emily,是個美國大學生,偷偷來印度學習瑜伽父母並不知情。小小年紀的她很有想法,對於美國大學生活感到無聊,她申請瑜伽課結束後去尼泊爾的加德滿都大學留學。

(Emily同學相當節儉,因為家人不知道她來此)


有趣的是,我們雖然不遠千里來上瑜珈師資課程,可是我們並不打算以此為志業,全都是來學精進的。

我住在Raman Jhula吊橋旁邊的ashram(印度寺廟),天天暮鼓晨鐘,而我們焚膏繼晷。

(瑜伽中心外頭的牛,我總是跟他說 my cow <3)





每天七點開始上課,先做cleansing process,話說我來之前根本不知道這是屬於瑜伽範圍的,後來才知道這是個重要的一環,我們一開始先做Neti(用鼻壺灌溫鹽水到右鼻孔,然後左鼻孔出,vice versa)

我一開始嗆得眼淚鼻涕,不過習慣了之後真的很舒服,我從印度多帶了兩個鼻壺,有沒有人想來試試?

 (Swami Sudhir的Neti示範)
 
除此之外,還有塞管線的,喝水嘔吐的,個人興趣可以上網找。

八點是靜心課程,一般來說,身體淨化完然後靜心相當有效果。感覺長久以來累積的沈重感解除不少。

九點半開始上Ashtanga Yoga,結合體操和瑜伽的ashtanga讓我一開始叫苦連天但卻是最快上手的。很推薦想要速成看到效果的人學習,但我有點擔心這套"功法”對於身體較弱的人比較容易受傷啦。

回台灣以後我還是使用很多ashtaga的暖身和連貫動作。ashtanga在歐美那麼紅不是沒道理的。

上課到此感覺已經學了很多,其實只是一天的三分之一,除了溫差以外,分分秒秒實在的操練,讓我一天度過了春夏秋冬。
(夏蟲不可語冰,可是我在此過了好多年啊...的感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