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18日

心理學/文學 人生階段與不負責任眉批

在一堆文書資料中找到大學寫的東西,現在看起來相當可笑,當時真是精力充沛啊!


  • 嬰兒期

*「我對食物的興趣不大,但是對媽媽的奶卻眷戀不已,我想媽媽的奶和我之間一定存在著非同小可的『業力』,否則不可能在奶頭上抹黃連、萬金油和辣椒油,都無法把我逼退」。<死亡與童女之舞>-胡因夢


看法:若無法滿足口腔期需求,未來可能會產生固著現象

p115提到她是個不易成癮的人,唯獨親密關係,是她一再想重複的渴望)


*「不知道『抓週』這風俗是否普及各地。我週歲的時候循例在一隻漆盤裡撿選一件東西,以卜將來志向所趨。我拿的是錢-好像是一個小金磅罷。我姑姑記得是如此,還有一個女傭堅持說我拿的是筆,不知哪一說比較可靠。但是無論如何,從小似乎我就很喜歡錢……。因此,一學會『拜金主義』這名詞,我就堅持我是拜金主義者」。<流言>-張愛玲


看法:此時為感覺運動期,嬰兒對於週遭都很好奇,但是否此時就可看出一個人未來的喜好,似乎有點牽強附會吧。


  • 學齡前期

*「五、六歲時我每隔兩天就到台中商職空曠的操場和校園探險。我喜歡一個人站在指揮台上演講,不知道為什麼,自小我的心中便有一股『任重道遠』的感覺-這類的話聽起來彷彿想做偉人者在臉上貼金,或被解讀成自戀,然而這真的是我當年的感受」。<死亡與童女之舞>-胡因夢


看法:這時已進入認知發展的操作前期,這時他們愛幻想也相當自我中心,總覺得地球繞著自己打轉,大多數小朋友都會幻想自己是電視上的大明星,或是卡通裡的英雄人物。


“She always had a reason why we should stay home. Momma, you look sick. Momma, I feel sick. Momma, the teachers aren’t there today, they’re sick. Momma, we can’t go, there was a fire there last night. Momma, it’s a holiday today, no school, they told me.”I Stand Here Ironing>-Tillie Olsen


看法:這是一個小朋友不願意去幼稚園而向母親提出的藉口,可看出此時她已能流利的使用語言(甚至撒謊),已發展出自主性(強烈表達不願意去幼稚園),但也出現適應不良的情況,這是一個警訊,父母必須了解其原因,而不是一味責罵小孩懶惰(書中直指幼稚園老師很凶悍造成小孩恐懼)


  • 小學期間

“Bite back your tongue”, scolded my mother when I cried loudly, yanking her hand toward the store that sold bags of salted plums. At home, she said, “Wise guy, he not go against wind. In Chinese we say, Come from South, blow with windpoom!-North will follow. Strongest wind cannot be seen.”

The next week I bit back my tongue as we entered the store with the forbidden candies. When my mother finished her shopping, she quietly plucked a small bag of plums from the rack and put it on the counter with the rest of the items.Rules of the Game>-Amy Tan


看法:此時進入具體操作期,這時他們開始體認到不同的人對事情有不同看法,他們開始遵守規範,為了避免受罰或得到獎勵和贊同。


「五年十六班又是一片世界。初中聯考停辦了好幾年,老師卻還是熱心地進行補習。……沒有參加補習的人又是另一個世界。……T有一道直挺好看的鼻子,他說他從小就喜歡捏塑自己的鼻子。有一陣子,我每天捏鼻子一千次,鼻頭血紅,而手上沾滿脂膩」。<迷路的詩>-楊照


看法:根據心理學研究,孩子到了十、十一歲時,所屬的友誼團體性質會發生些改變,這時每一團體的界線會清楚的劃分出來,每一個小團體均會建立起自己的規則。主角並不屬於補習集團裡的好孩子,而被歸在非補習集團內,他開始在意起外表,希望自己能像同伴一樣好看


  • 青少年期

「入學太遲,生性又退怯,我在課堂上猶如鴨子聽雷但羞於啟齒,在課堂外切不進同學的交際卻又疏於表達,終至諸事不宜,我是一個靜默得像影子的十三歲少女,慘綠的形象始終沒能平反,三年如一日,上課時分秒等待下課鐘聲,下課時匆匆藏進學校的杜鵑花園裡,手中僅僅握著我的小藥瓶,不管是夏天還是冬天,我的掌心永遠冒著汗」。<燕子>-朱少麟


看法:這是一個發展失敗的案例,缺乏自信、過於依賴,自我認同不夠。此問題一直沒有改善,(p28:綁縛出了我的二十八歲,察言觀色,抱頭求生,揮汗如雨)


建議:可參加會心團體,治療不適應行為,以及發展更令人滿意的人際關係。並且也學會自我控制與放鬆。


「有一個時期在繼母治下生活著,揀她穿剩的衣服穿,永遠不能忘記一件暗紅的薄棉袍,碎牛肉的顏色,穿不完地穿著,就像渾身都生了凍瘡;冬天已經過去了,還留著凍瘡的疤-是那樣的憎惡與羞恥。一大半是因為自慚形穢,中學生活是不愉快的,也很少交朋友」。<流言>-張愛玲


看法:和上例有類似的情況,加上父母離異,與家庭相處惡劣,在學校也很孤單,產生認同危機。


「一九七八年我擺脫令人詛咒的聯考制度,進入大學。在這個城市,人們活著只為了被製成考試和賺錢的罐頭,但十八歲的我,在高級罐頭工廠考試類的生產線上,也已經被加工了三年,雖然裡面全是腐肉」。<鱷魚手記>-邱妙津


看法:自我放棄主權的典型,一語道盡台灣學生(?我)的心聲。


  • 成年前期

「全部Angelopoulos的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畫面在《亞歷山大帝》這部作品中。亞歷山大從小愛她的母親,後來和母親結婚,母親穿著一襲白色新娘禮服因反抗極權政治被槍殺,亞歷山大一生只愛這個女人。有一景是亞歷山大打仗完回家,一進他房間,房間裡只有一張床,和牆上掛著沾著血跡的母親的白色新娘禮服,他對著牆上的白衣服說:「女人,我回來來了。」之後靜靜地躺下來睡覺」。<蒙馬特遺書>-邱妙津


看法:伊底帕斯情結延續至成年,與他人無法建立親密關係。

建議:需要家族治療。


*「長大是一段過濾夢想的旅程,我回想到了十三歲時的氣慨激昂,那些幻想,那些狂想,人生中最美麗的莫過於擁有著千萬種的可能性,而活到此刻,局面像是逐漸凝結的石膏,輪廓慢慢變得清晰,清晰也是好的,只是又帶著淡淡的心酸。

只要一想到,不管在任何一個方面,這輩子我都已經不可能成為萬事巨星」。<燕子>-朱少麟


看法:夢想是成年早期發展出之理想藍圖,但是許多人經驗到「現實震撼」後,開始會產生焦慮不安,經過探索後,經驗會重新形塑夢想(重述:放棄原本夢想,隨波逐流)。


  • 成年中期

「我出門回來,口袋經常有兩個打火機,有時三個。那是在朋友的桌上拿的。因為每要告辭,就會摸摸口袋,看打火機帶了沒。右邊褲袋沒有打火機,就不自覺再朋友桌上拿一個。再和朋友說話一陣,真的要告辭了,又拿一個放在左邊褲袋。回到家裡才知道自己的打火機在上衣口袋,因為出門時很怕忘了或掉了,所以放在上衣口袋。結果身上有了三個打火機。」<原稿紙>-小魚


看法:中年開始有了健忘的情形


*「窗口露著一張苦晦的臉。仔細一看不正是刮鬍子時在浴室鏡中看到的自己嗎?中年以後變得焦黃的皮膚。陷塌鬆吊的眼袋。唇角割破了冒出細芒血珠」。<迷路的詩>-楊照


看法:中年危機,所建立之人格形象在外在內在都有逐漸瓦解之態。

建議:外在可擦Lancôme生太防皺霜,內在…..修行吧!


  • 成年晚期

「當教授蛩回家中,他的長袍下擺都已經潮濕了,冷冰冰的貼在他的腿脛上,他右腿的關節,開始劇痛起來。他拐到廚房裡,把暖在爐灶上那帖于善堂的膏藥,取下來,熱烘烘的便貼到了膝蓋上去。他回到客廳中,發覺靠近書桌的那扇窗戶,讓風吹開了,來回開闔,發出砰砰的聲響。他趕忙蹭過去,將那扇窗栓上。他從窗縫中,看到他兒子房中的燈光仍然亮著,俊彥坐在窗前,低著頭在看書,他那年輕英爽的側影,映在窗框裡。教授微微吃了一驚,他好像驟然又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一般……」。<冬夜>-白先勇


看法:生理衰退,與子女的關係可帶來莫大滿足

建議:規劃退休生活不能等到六十歲,理專說話要聽。


  • 臨終與死亡

「我趕到加護病房時,發現母親的身邊圍了一群醫生和護士,他們正用力地在她的胸部施壓,強制地把胃管戳進母親的鼻腔,母親拚了命地掙扎,鼻孔的四周都是血跡。我看到這幕駭人的景象,有一種母女連心的痛楚感,完全顧不得什麼形象風度,大聲斥責屋子裡的人,我說我們不要這些急救設備,我母親受不了這樣的酷刑」。<死亡與童女之舞>-胡因夢


建議:可選擇安寧病房,並且在父母臨終之際將他們接回家。


*「後來,桑騰突然病倒了,病情立即惡化。我們不得不延遲出發。隨後的兩個星期令我終生難忘。死亡的臭味像烏雲般籠罩著一切。……整座寺廟瀰漫在死亡的陰影下,可是,一點也沒有恐怖的氣氛;有我的上師在,桑騰的死就顯得特別有意義,變成我們每個人的課程。

在我上師駐錫的小寺裡,桑騰就躺在靠窗的床上。我知道他即將不久人世。我不時走進那個房間,坐在他旁邊,他已經不能說話了,他的臉變得憔悴而乾癟,讓我大為吃驚。我明白他就要離我們而去,再也看不到他了。我感到非常悲傷孤獨。桑騰死得很艱苦,我們隨時可以聽到他極力掙扎的呼吸聲,也可以聞得出他的肉體正在腐壞。整個寺廟鴉雀無聲,只剩他的呼吸聲。一切注意力都集中在桑騰身上。雖然桑騰的死把他折磨得很痛苦,但我們看得出他內心很平靜,對自己也充滿信心」。<西藏生死書>-索甲仁波切著;鄭振煌譯


看法:面臨死亡時,會感到極度恐懼,這時若有某種支持的力量,其恐懼將會減少,宗教信仰通常是最有力的方法。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for death

He kindly stopped for me

The Carriage held but just Ourselves

And Immortality.Emily Dickinso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